法律諮詢或有關法律案件、法律事務委託洽詢事宜,請來電:(02)8369-5898
政理法律事務所(地址:臺北市中正區和平西路1段80號12樓)
政理法律事務所(地址:臺北市中正區和平西路1段80號12樓)
- Aug 29 Sun 2010 00:29
公平交易法~『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3條--按人頭抽取獎金』
- Aug 29 Sun 2010 00:26
刑事法系列~『會首於收齊會款後拒不交付與會員而擅自花用,亦不成立侵占罪』
- Aug 27 Fri 2010 11:34
民事法系列~『買賣不動產之債權契約為不要式行為』
- Aug 25 Wed 2010 23:09
強制執行法~『強制執行拍賣之不動產為第三人所有者,其拍賣為無效及不得再主張拍賣無效之情形』
- Aug 25 Wed 2010 23:05
行政法系列~『一般政府機關就非屬政府採購法所規範之招標事件公告招標之性質』
- Aug 22 Sun 2010 13:04
工資之變更應由勞雇雙方合意為之,尚難由雇主單方決定
- Aug 20 Fri 2010 18:30
民事法系列~『一方當事人倘拒絕自己應為之對待給付即屬預示拒絕受領之意思』
- Aug 20 Fri 2010 18:08
刑事法系列~『自首後對於阻卻責任之事由有所辯解不能據此即認其先前之自首失其效力』
- Aug 19 Thu 2010 22:29
刑事法系列~『誣告行為有可能構成毀損他人名譽』
按民法上名譽權之侵害非即與刑法之誹謗罪相同,名譽有無受損害,應以社會上對個人評價是否貶損作為判斷之依據,苟其行為足以使他人在社會上之評價受到貶損,不論其為故意或過失,均可構成侵權行為,其行為不以廣佈於社會為必要,僅使第三人知悉其事,亦足當之。按名譽為人格之社會評價,名譽有無受侵害,應以社會上對其評價是否貶損以為斷,刑法上誣告罪或妨害名譽罪之成立,各有其構成要件,縱不符合刑法上之要件,惟在民法上已將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表白於特定第三人,足使其人之社會評價不免因而受有貶損者,則行為人顯已侵害被害人之名譽權,最高法院90年台上字第646號判例、85年度台上字第1042號裁判意旨可資參考。
- Aug 19 Thu 2010 20:52
刑事訴訟法~『誣告罪之被害人得提起自訴』
刑法上之誣告罪,得由被誣告人提起自訴,係以誣告行為一經實施,既足使國家司法上之審判權或偵查權妄為開始,而同時又至少必使被誣告者受有名譽上之損害,縱使審判或偵查結果不能達到誣告者欲使其受懲戒或刑事處分之目的,而被誣告人在名義上已一度成為行政上或刑事上之被告,其所受名譽上之損害,自係誣告行為直接同時加害(最高法院二十六渝上字第八九三號著有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