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諮詢或有關法律案件、法律事務委託洽詢事宜,請來電:(02)8369-5898

政理法律事務所(地址:臺北市中正區和平西路1段80號12樓)

目前分類:繼承法律 (6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131006210924.jpg

按繼承人於被繼承人死亡時,當然承受被繼承人財產上之一切權利義務,並無待於繼承人之承認,但繼承人為大陸地區人民而欲繼承台灣地區人民之財產,應於兩岸條例第66條第1項所定之3年法定期間內,以書面向被繼承人住所地之法院為繼承之表示,逾期未表示,始視為拋棄繼承。故大陸地區繼承人,於被繼承人死亡時起亦當然取得繼承權,僅因兩岸相隔,通訊困難,為期法律關係早日確定,以保障兩岸人民之權益,乃課大陸地區繼承人於繼承開始起3年內為繼承之表示,否則即視為拋棄繼承,並非大陸地區之繼承人於為繼承表示時始取得繼承之權利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第440號判決意旨參照)。

 

文章標籤

李志正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31007014233.jpg  

按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但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者,不在此限,民法第1164條定有明文。而民法第1164條所指之分割,非不得由各繼承人依協議方法為之,苟各繼承人已依協議為分割,除又同意重分外,殊不許任何共有人再行主張分割。又共有人就共有物已訂立協議分割契約者,縱使拒絕辦理分割登記,當事人亦僅得依約請求履行是項登記義務,而不得訴請法院按協議之方法,再為分割共有物之判決。此有最高法院54年度台上字第2664號、59年臺上字第1198號判例意旨可資參照。

 

文章標籤

李志正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VenXNGm2RdcJ3rlYIqWEPw.jpg  

民法第1148條之1固規定:繼承人在繼承開始前二年內,從被繼承人受有財產之贈與者,該財產視為其所得遺產。惟查,本條視為所得遺產之規定,係為避免被繼承人於生前將遺產贈與繼承人,以減少繼承開始時之繼承人所得遺產,致影響被繼承人之債權人權益而設,並不影響繼承人間應繼財產之計算因此,本條第1項財產除屬於第1173條所定特種贈與應予歸扣外,並不計入第1173條應繼遺產。原告主張系爭房地應依民法第1148條之1之規定,視為所得遺產計入應繼遺產中,亦屬無據(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民事判決100年度家訴字第114號判決)。

 

文章標籤

李志正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hMhmUMiw395RdAXSJ1D8Q.jpg  

按對於被繼承人有重大之虐待或侮辱情事,經被繼承人表示其不得繼承者,喪失其繼承權,民法第1145條第1項第5款定有明文。又此表示,除以遺囑為之者外,為不要式行為,亦無須對於特定人為表示,最高法院雖著有民事72年台上字第4710號判裁要旨可資參照。然前揭喪失繼承權之事由,係以被繼承人有重大虐待或侮辱被繼承人之情事,並經被繼承人明確表示繼承人喪失繼承權,方有適用之餘地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判決100年度家上易字第8號)。

 

文章標籤

李志正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zM5UOxW1ZEqbeODYlV1QRw.jpg  

按,「繼承人有數人時,在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部為公同共有,民法第1151條定有明文。又繼承登記,得由任何繼承人為全體繼承人聲請之,合法繼承人為2人以上,其中部分繼承人因故不能會同其他繼承人共同申請繼承登記時,得由其中一人或數人為全體繼承人之利益,就被繼承人之土地,申請為公同共有之登記,其經繼承人全體同意者,得申請為分別共有之登記,復為土地法第73條第1項及土地登記規則第29條第1項(註:現已修訂為第120條)所明定。依此規定,聲請為分別共有之繼承登記,必須經全體繼承人之同意,始得為之,又各繼承人得為全體繼承人之利益,單獨聲請為公同共有之繼承登記,故在繼承人相互間並無以訴請求他繼承人協同辦理繼承登記之必要,本院70年1月20日第二次民事庭會議決議僅指不動產之共有人中一人死亡,他共有人請求分割時,為求訴訟經濟起見,可許『他共有人』以一訴請求該死亡之共有人之繼承人辦理繼承登記及分割共有物,非謂繼承人相互間亦得以訴請求他繼承人協同辦理繼承登記。上訴論旨,執以主張繼承登記如係行使私權之前提或準備行為者, 於繼承人相互間,亦應許其得以訴為請求云云,尚非可採。」(最高法院83年度台上字第1675號裁判參照)。

 

文章標籤

李志正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ctz6dXI3nHAF_RU4beN9A  

按「民法第1149條僅規定被繼承人生前繼續扶養之人,應由親屬會議依其所受扶養之程度及其他關係,酌給遺產。並未規定遺產酌給請求權人須以無謀生能力或不能維持生活為限,又該法條並無準用民法第1117條、第1119條有關直系血親尊親屬受扶養之限制之規定,且民法繼承篇亦無任何條文規定如受酌給人屬直系血親尊親屬,需以不能維持生活者為限,請求酌給遺產自不應受不能維持生活之限制。又,遺產酌給請求權性質上屬於遺產債務,此與親屬之扶養義務,自屬有別,殊不因遺產酌給請求權人與被繼承人兼有其他親屬之扶養義務關係而受影響,蓋以該條立法意旨著重在事實上扶養狀態之有無,與法律上扶養義務之有無,迥不相同,自不能以法律上扶養義務之解釋原則適用於酌給遺產請求權」(最高法院91年度台上字第33號判決參照)。

 

文章標籤

李志正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IOwyIobHYeXP1cj.QdlGA.jpg  

按「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但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立者,不在此限」、「被繼承人之遺囑,定有分割遺產之方法,或託他人代定者,從其所定」,民法第1164條、第1165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準此,遺產之分割,固得以遺囑指定、協議分割及裁判分割等方式為之,但須於無遺囑指定分割,亦無法由繼承人協議分割時,始得訴請法院裁判分割。如部分繼承人拒依遺囑指定之分割方式履行時,其他繼承人僅得依據遺囑對拒絕履行之繼承人提起給付之訴,請求履行遺囑所指定之遺產分割方法,不得訴請裁判分割遺產最高法院59年度台上字第1198號判例參照)。

 

文章標籤

李志正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yT4JJi.Wdq1.437.EBwEw.jpg  

按「遺囑人於不違反關於特留分規定之範圍內,得以遺囑自由處分遺產」,此為民法第1187條所明定。又「民法第1225條,僅規定應得特留分之人,如因被繼承人所為之遺贈,致其應得之數不足者,得按其不足之數由遺贈財產扣減之,並未認侵害特留分之遺贈為無效」、「被繼承人因遺贈或應繼分之指定超過其所得自由處分財產之範圍而致特留分權利人應得之額不足特留分時,特留分扣減權利人得對扣減義務人行使扣減權。是扣減權在性質上屬於物權之形成權,一經扣減權利人對扣減義務人行使扣減權,於『侵害特留分部分』即失其效力。且特留分係概括存在於被繼承人之全部遺產,並非具體存在於各個特定標的物,故扣減權利人苟對扣減義務人行使扣減權,扣減之效果即已發生,其因而回復之特留分乃概括存在於全部遺產,並非具體存在於各個標的物(最高法院58年台上字第1279號判例、91年度台上字第556號判決要旨參照)。準此,特留分受侵害之繼承人行使扣減權之效果,僅使其「受侵害之特留分部分」失其效力,至其餘未侵害特留分之遺贈或應繼分之指定仍為有效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99年度家上字第51號民事判決參照)。

 

文章標籤

李志正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5971.JPG  
被繼承人喪葬費用是否為繼承費用,現行民法雖無明文規定,
但我國多數學者(戴炎輝、戴東雄、陳棋炎、黃宗樂、郭振恭)
認喪葬費用應解釋為繼承費用
依民法第1150條規定,由遺產中支付之。
又參照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7條第1 項第10款、
第11款將被繼承人之喪葬費,
與執行遺囑及管理遺產之直接必要費用一同規定
應自遺產總額中扣除,免徵遺產稅,
益見關於為被繼承人支出之喪葬費用,性質上屬於繼承費用無疑。
喪葬費用既為費用,即應實質認定,以實際支出為準,
惟支出仍需與喪葬有關且應注意不合理之支出,
避免產生以喪葬費為名目,實則藉以減低遺產總額之情形
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民事判決101年度家訴字第62號)。

 

☆想了解更多遺產繼承相關法律資訊與知識請點我
♦如果您有遺產繼承相關法律問題,歡迎與我們聯絡:LINE 官方帳號

文章標籤

李志正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G_4966  

按自書遺囑者,應自書遺囑全文,記明年、月、日,並親自簽名。如有增減,塗改,應註明增減、塗改之處所及字數,另行簽名,民法第1190條定有明文。是遺囑應依法定方式為之,自書遺囑,應記明年月日,並親自簽名,否則不生效力最高法院28年上字第2293號判例意旨參照)。

 

文章標籤

李志正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31006225752  

按應得特留分之人,如因被繼承人所為之遺贈,致其應得之數不足者,得按其不足之數由遺贈財產扣減之,民法第1225條定有明文。又依同法第1187條規定,遺囑人於不違反關於特留分規定之範圍內,得以遺囑自由處分遺產。是如被繼承人以遺囑為遺贈,或為應繼分之指定、遺產分割方法之指定等與遺贈同視之死因處分,侵害繼承人之特留分時,該繼承人亦得行使特留分之扣減權,以保障其權利。又按被繼承人因應繼分之指定超過其所得自由處分財產之範圍而致特留分權利人應得之額不足特留分時,特留分扣減權利人對扣減義務人行使扣減權,於侵害特留分部分即失其效力,又因特留分係概括存在於被繼承人之全部遺產,故扣減權利人對扣減義務人行使扣減權,其因而回復之特留分即概括存在於全部遺產。惟被繼承人以遺囑為遺產分割方法之指定者,繼承人就遺產之分割自應受該遺囑所指定分割方法之拘束,故倘被繼承人因以遺囑指定遺產分割方法致特留分權利人應得之額不足特留分時,特留分扣減權利人固得行使扣減權,然不得再就扣減義務人依遺囑指定分割方法所取得之遺產部分,主張有公同共有權存在,而應請求扣減義務人以金錢補足其不足額。

 

文章標籤

李志正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4877  按繼承人自繼承開始時,承受被繼承人財產上之一切權利義務,民法第1148條前段定有明文。請求分割遺產,固係以被繼承人全部遺產為分割對象,然應以事實審言詞辯論終結前已發現並確定之財產為限,至此後所發現之新財產,要屬新事實,非本院所得斟酌。但該新發現之遺產,倘兩造無法達成分割協議,自得再另行訴請裁判分割,不受民事訴訟法第253條不得更行起訴之限制,亦非該確定判決依同法第400條之既判力所及(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991號裁判意旨參照)。

 

☆想了解更多遺產繼承相關法律資訊與知識請點我

文章標籤

李志正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31208162936.jpg  

被繼承人於遺囑中,將特定的遺產分與特定繼承人時,此時究應解為係『分割方法的指定』?或伴隨『應繼分指定』之分割方法?甚或『遺贈』?均有可能,判斷標準主要在於如何推測被繼承人的通常意思,若被繼承人於遺囑中,將特定財產給予某特定繼承人,若未就其他繼承人取得之部分另予安排時,被繼承人所真正關心者,應係該特定財產之歸屬,而非應繼分之變更,故將之解為遺贈似較能合乎遺囑之真意最高法院100年度臺上字第1747號判決意旨參照)。另遺贈係指立遺囑人依遺囑對於他人(受遺贈人)無償給予財產上利益之行為應繼分之指定乃指定全部遺產或特定遺產由特定繼承人依其所指定分配「特定比例」取得,是遺贈與應繼分指定之差別,遺贈不限於法定繼承人,應繼分指定限於法定繼承人,且於遺產有債務時,在遺贈,除遺贈違反特留分規定應予扣減外,繼承人間仍應按其應繼分比例負擔,在應繼分之指定,繼承人間則按指定之應繼分比例負擔。

 

文章標籤

李志正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B7felctAzzczn9tjdR8w.jpg  

按遺囑人於不違反關於特留分規定之範圍內,

得以遺囑自由處分遺產;

文章標籤

李志正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4355  

按繼承人自繼承開始時,

承受被繼承人財產上之一切權利義務,

文章標籤

李志正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3939.JPG  
民法第 1173 條規定,繼承人中有在繼承開始前因結婚、分居或營業,
已從被繼承人受有財產之贈與者,
應將該贈與價額加入繼承開始時被繼承人所有之財產中,
為應繼遺產。但被繼承人於贈與時有反對之意思表示者,不在此限。前項贈與價額,應於遺產分割時,由該繼承人之應繼分中扣除。
贈與價額,依贈與時之價值計算。
此規定係民法為期共同繼承人間遺產分割公平,
故設有生前特種贈與歸扣。
故若以共同繼承人間將土地贈與其他共同繼承人,並已完成登記。
而原審未行使闡明權,即命受讓人應給付本息,
此即有可議之處,而應發回原審法院
最高法院99年台上字第1635號民事判決)。

 

☆想了解更多遺產繼承相關法律資訊與知識請點我
♦如果您有遺產繼承相關法律問題,歡迎與我們聯絡:LINE 官方帳號

文章標籤

李志正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按「自書遺囑者,應自書遺囑全文,記明年、月、日,並親自簽名;如有增減、塗改,應註明增減、塗改之處所及字數,另行簽名,此觀民法第一千一百九十條規定自明。查系爭八十三年遺囑,多所增刪塗改,張福金均未依上揭規定註明增減、塗改之處所及字數並另行簽名。依上揭規定,該遺囑是否得認為符合自書遺囑方式,已非無疑…(最高法院97年台上字第2642號民事判決)。」

☆想了解更多遺產繼承相關法律資訊與知識請點我

文章標籤

李志正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因遺產而生之捐稅及費用,應由繼承人按其應繼分負擔之,此為繼承人間之內部關係,從而繼承人之一代他繼承墊支上開捐稅及費用者,該墊支人得依不當得利規定向他繼承人請求返還其應負擔部分。至民法第一千一百五十條規定得向遺產中支取,並不阻止墊支人向他繼承人按其應繼分求償,尤其於遺產分割後,更為顯然(最高法院74年台上字第1367號判決)。

 

文章標籤

李志正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0407213228

按遺囑人依遺囑所為之遺贈,因依一方之意思表示即而成立,為屬無相對人之單獨行為,與死因贈與乃以贈與人之死亡而發生效力,並以受贈人於贈與人死亡時仍生存為停止條件之贈與,其為贈與之一種,性質上仍屬契約,須有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之合致者迥然不同(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817號判決參照)。

☆想了解更多遺產繼承相關法律資訊與知識請點我

文章標籤

李志正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按繼承人有數人時,在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部為公同共有,為民法第1151條所明定。公同共有物之處分及其他權利之行使,除公同關係所由規定之法律或契約另有規定外,應得公同共有人全體之同意,同法第828條第2項亦定有明文。此項規定,依同法第831條規定,於公同共有債權準用之。故繼承人因繼承而取得之遺產,於受侵害時,其所生之損害賠償債權,乃公同共有債權。如由公同共有人即繼承人中之一人或數人就此項債權為訴訟上之請求時,自須得其他繼承人全體之同意,始能謂當事人適格無欠缺(最高法院77年度臺上字第66號裁判要旨參照),然倘事實上無法得全體公同共有人同意,並有對第三人起訴之必要,為公同共有人全體利益,僅由事實上無法得其同意之公同共有人以外之其他公同共有人單獨或共同起訴,仍應認為當事人之適格無欠缺。而所謂「事實上無法得公同共有人之同意」,係指在一般情形下,有此事實存在,依客觀判斷,不能得其同意而言,如公同共有人間利害關係相反,或所在不明等屬之最高法院91年度臺上字第996號裁判要旨參照)。

 

李志正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